“金融就是一个放大器,服务了好的企业,就放大了好的社会效益,如果服务一些坏的企业,就把它的社会危害放大了。”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期间,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陆建强坦言,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很多风险穿透去看其实可能与客户本身的品质有关。基于此,浙商银行提出了“善本金融”的概念,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中。坚持金融功能性作为第一性,从社会价值向度推动善本金融的四大实践,分别是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评价体系及“善本信托”工程。
一是金融顾问制度。陆建强介绍,浙江于2018年在全国首创了金融顾问制度,确立了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三大定位。这三个定位实际上当时主要解决三大矛盾:一是金融功能性与营利性的矛盾;二是金融专项服务与客户综合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三是地方政府金融专业力量不足与金融风险攻坚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经过5年实践,金融顾问队伍4200多人,设立金融顾问工作室110家;在融资方面,金融顾问累计对接企业8.34万家、落实融资5607.77亿元;在融智方面,仅2023年有打卡记录的金融顾问就累计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融智服务达8300家/次。
二是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开创了三个方向。陆建强说,在政府端,产生出了区县金融运营质量指标体系;在企业端,创造“金服宝·小微”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社会端,浙商银行办了约300场投资者教育活动。以“临平试点”为例,浙商银行推动了79名金融顾问奔赴一线,推动完善政府平台融资模式、促进企业成本迭代下降和社会金融意识整体提升。
据了解,临平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目前已形成了“3386”模式,从功能性出发,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起,“临平模式”已在杭州全市推广,下一步,计划在浙商银行全国30多家分行推开,推动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从1.0向2.0、3.0迭代升级。
三是构建“浙银善标”,深化从社会价值视角导正金融放大功能的向善机制。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从自身出发,对所有客户进行‘善’的评价,也就是社会价值的评价。这主要看三个维度:一是家族、家庭对他的评价,二是行业对他的评价,三是所在地对他的评价。这块工作跟原来的风险管理这套体系完全融合,成为浙商银行对风险管控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际上,好多困难小微企业的‘善标’很高,我们就敢于给它贷款,帮助他走出困境。这项制度我们基本上每年都在往深处推进,而且‘善标’高的给予优惠,‘善标’低的淘汰。”
在他看来,“浙银善标”就是要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同行的发展氛围,让社会价值反哺企业的经营生态,为金融领域构建“中国式ESG”提供一个实践样本。
四是实施“善本信托”工程。陆建强认为,“共同富裕中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是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上破题,二是在建设共享型生态中积极作为。共同富裕不能简单地聚焦在差距上,而是要聚焦在因为差距而有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上。先富起来的企业要发挥社会作用,要在社会治理、社会建设中发挥好的作用,让它的财富升维。”
陆建强进一步指出,浙商银行提出“财富升维”的概念,就是让每个企业可以左手搞经营、右手搞慈善,这个慈善的工具就是“善本信托”。“善本信托”做企业自身的产业形态、企业出生地、企业所在地(当下)的三个场景。目前,浙商银行从首批33家企业家签署了善本信托意向书,争取到年底实现服务“善本信托”客户超150户,为“先富带动后富”带来可供借鉴的实现路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