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是塑造城市品格、彰显城市文化自信、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也有提振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市民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等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并没有成为城市建设的硬性指标,一些城市缺少有标识度的作品、公众参与艺术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社会公众对公共艺术概念理解也还不够清晰。加强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建议加强城市公共艺术政策法规制度的设计与制定,为“美丽上海”提供艺术建设项目的政策性规范与支撑,形成居民、政府、艺术家、企业等多方合力的决策共享机制。同时,对公共艺术性质、类型、投资、申批、实施的管理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有序推进“美丽上海”艺术计划。
建议成立城市公共艺术资料和数据中心,记录与传播城市艺术记忆。城市公共领域的文脉传承、沿革与变迁形成了珍贵文献积淀,是城市人文要素的重要组成。成立这一中心后,既增强市民对城市人文的热爱与探知,也促进城市品格的进一步认同。通过数字化场景的应用转化,还可将城市记忆的数据共享给市民与大众,成为“永不消逝的城市元宇宙”。
建议绘制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地图,成为市民可游、可玩、可学习、可打卡的独特都市艺术线路。公共艺术形式多样,不仅有雕塑、装置、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等,上海街头小巷还有不少名人雕像与城市公共艺术品,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然而,上海已经有文旅美术馆线路,但缺少公共艺术线路,建议可以有机串联起来,让市民与游客寻访漫步这些代表上海城市魅力和多样艺术风范的艺术作品,成为社会美育的打卡点,更是艺术点亮城市的创新举措。
建议引聚全球艺术智慧,努力创作代表上海魅力城市与美丽都市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上海有不少独特的公共空间,譬如“一江一河”沿岸的空间,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艺术家来上海因地制宜的创作,开展“一江一河城市公共艺术节”,为上海打造最具创意、最具活力,最富魅力和最能代表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让公共艺术真正成为参与社会建设,彰显城市治理能效,提升城市精神品质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