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广告营销网 > 品牌

美术新空间的“新”究竟新在何处?

来源:网络 阅读量:18630 时间:2023-11-02 13:30   广告
导读近期,地铁站、机场、公园、医院、商场、办公楼、电梯间、停车棚……艺术正嵌入申城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今年,上海市首度公布15个美术新空间,并且名单仍在扩容,第二批认定工作启动在即。这一新兴事物,未必包含“白盒子”式展示形态,却以一种更为灵活的...

近期,地铁站、机场、公园、医院、商场、办公楼、电梯间、停车棚……艺术正嵌入申城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今年,上海市首度公布15个美术新空间,并且名单仍在扩容,第二批认定工作启动在即。这一新兴事物,未必包含“白盒子”式展示形态,却以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为艺术进入社区、浸润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术新空间的“新”究竟新在何处?艺术将如何照亮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最近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等发起的“艺术社区与规划:面向日常生活的美术新空间及其激活”研讨会在沪举办,邀请艺术、建筑、社会、管理、法律、城市规划及社区基层等学者共探艺术社区的前路。人们期待,由此带来的艺术体验,提升美育,优化生活,最终温暖整座城市。

居民区变身露天美术馆

研讨会的举办地东园三村,陆家嘴附近一个老旧小区,恰为艺术社区之一。只见艺术家刘毅色彩斑斓略带抽象意味的一系列手机绘画,经数码打印放大、用防雨防晒材料喷绘,现身小区不同位置的三面墙上。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便能与这个露天美术馆不期而遇。

用更新的角度发现更多美好

对于艺术家进入自家小区进行艺术化更新,乳山五村的居民起初是犯嘀咕的,疑惑这样的艺术会不会高大上有余,不那么接地气?会不会不实用,并非自己想要的?一段时间观察下来,陆家嘴街道乳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楠悬着的心放下了。据她观察,策划艺术改造社区的这段时间,发起人王南溟和团队成员总在乳山五村后花园的凉亭里与形形色色的居民聊着天,了解他们的所盼所想。

“随着包括城市建设、生活品质提升等在内的社会发展,公共空间对于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指出,艺术与人的距离显然在逐渐拉近。在专家学者看来,人本性应当是美术新空间的一大重要特征。这不仅仅意味着让公众能更容易接触到艺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磊提到,期待整个社区能够通过艺术提供一种新的机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进来。也有基层工作者坦言,艺术在社区中是具有温度、黏性的,希望它能赋能社区治理,熏陶、软化居民的内心,甚至化解社区矛盾。

形成这样一种新的机制,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协同与助力。其中,艺术家进行的身份转换被认为格外重要。刘毅说,这应当是一种越来越公众化、越来越隐身的身份,艺术家个人的标志性风格将越来越弱。参与这样的创作,他自己就常常考虑以共创的方式编织起艺术与公众之间的纽带。“重点不在制造一些供人瞻仰的东西,而在制造一个机会,让观者用翻新的角度发现世界的美好。”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提到,这同时要求艺术社区的策展人具备更为跨学科的视野。她认为培养一批年轻的、在社区策划展览的“社工策展人”很有必要,在专业化的艺术内容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介入社区的美术新空间前景无限宽广,有待进一步探索其开放性与可能性。专家学者呼唤更多社会资本、力量融合到艺术社区治理中来。也有人提出,专业力量引路,进而渐渐把社区的能人、达人变成组织及实践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艺术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