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八桂 幸福同行 广西“十四五”残疾人事业交出暖心答卷
10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广西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全部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8万名残疾人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通过“阳光助残基地”等措施,累计帮扶残疾人14.6万人次,牢牢守住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有278.13万人次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范围,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惠及残疾人111万人次。100多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3万多名残疾人获得参保资助。全区有托养服务机构196个,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共为17.37万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托养服务。
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全区36.4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59.4%,比“十三五”末提高了7.6%。
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明显提高。开展“康复服务·桂在行动”系列活动,共为95.18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康复服务,为22.13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辅具适配服务。连续4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有康复救助需求且符合条件的0—17岁各类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手术、辅具适配、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累计救助11.7万人次。
先后实施了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保障能力逐步提高。累计建成特殊教育学校99所,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开展“阳光助学”资助项目,累计资助残疾学生4.48万人次。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市政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高铁站、地铁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全部实现无障碍通行,有力改善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的环境。同时,筹措资金2.11亿元,为5.96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超额完成任务,完成率达115%。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