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共享共治,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共同需求。
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机遇与风险?如何推动人工智更有效的赋能产业发展?怎样构建开放包容的技术产业生态?怎样加强全球协作,形成凝聚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如何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弥合智能鸿沟,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3月23-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就上述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投资界前哨整理如下:
启明创投是一家有19年历史的创业投资机构,是中国投资人工智能最活跃的基金之一。我们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也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我希望谈几个观点:
1.人工智能的国际化。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会造福全人类,人工智能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共同的,它带来的好处应该由所有人共享。人工智能训练所采用的基础数据集是世界共通的,无论是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还是推理模型,并不存在一个中国人方式训练的推理模型,一个美国人方式训练的推理模型,因此,人为地界定某些模型只能在某些市场使用是很难的,既不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工智能利益的扩散。
2.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潜力巨大。
从中国AI消费App的快速增长中,我们就看到这一点。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库,也具有全球竞争力。但是中国的人工智能投资,远滞后于美国。以下是美国大企业已经宣布的2025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亚马逊100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Alphabet750亿美元,Meta 650亿美元,以及OpenAI 联合软银、Oracle的Stargate准备未来几年投入5000亿美元;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宣布或市场推测的投入是:阿里巴巴未来3年为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20亿美元,平均每年170亿美元;字节跳动,因为是非上市公司,没有公布这一数字,市场猜测约为200亿美元一年;腾讯,市场估计为150亿美元一年。你会发现,这些数字远远小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投入规模。美国的创业投资机构和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也相差很远。CBInsights的统计,美国创业投资机构2023在AI方面的投资是400亿美元,2024年是760亿美元;按照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在2023年的融资规模大约是105亿美元,2024年是140亿美元;中/美相差约4倍。当然,这个落差对中国到目前为止不是个太坏的消息。在中国,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创业投资基金,都可以更理性地分析评估什么是合理的投资规模,尤其是DeepSeek的全球走红让大家重新评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但不管怎样评估,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还有一个巨大的投资缺口,它远没有过热。随着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基础大模型的成熟,价格的不断降低,我们相信2025年将是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一年。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可借鉴的历史,中国的应用开发团队可能是世界最强的,中国的人工智能投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姿多彩。
3.人工智能投资的国际化。
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投资并不过热,理应吸引全世界的资金投资于中国,中国在投资准入方面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开放的,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不论是在资金投出,还是外国资金投资于美国本土公司,最近这些年有些调整。有些西方国家的朋友可能会说,既然现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很好的人工智能投资机会,也不一定非要来中国投资。但是投资市场的变化很快,我们相信全球的投资人希望到中国投资人工智能的呼声在未来几年会越来越高。同时,中国在过去10多年里面诞生了很多出色的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应用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中国的投资人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中国投资人如果在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投资,我们相信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也是个好事情。人工智能的跨境投资,对各方都有好处。
4.关于“人工智能的普惠包容发展”, 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前提是人工智能的国际化,包括人员的交流、技术的交流、投资的开放、产品和服务的流动等。
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的两大势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对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都是必要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前提是全球社会互相开放,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普惠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上通力合作,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开展对话、划清底线;在民用、投资等方面公平竞争,取长补短。如果能这样,人工智能必定会给所有相关国家乃至全人类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