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广告营销网 > 消费

港股做多热情飙升主题基金极速“回血”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5154 时间:2024-09-30 10:58   
导读在做多热情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上周港股的“大爆炸”行情,已让大批基金经理净值迅速回血,甚至抹平了之前的损失。 目前,全市场“回血”最快的产品也被港股主题基金锁定,单周净值涨幅最高达27.44%,火爆行情甚至影响到QDII和公募FOF对港股仓...

在做多热情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上周港股的“大爆炸”行情,已让大批基金经理净值迅速回血,甚至抹平了之前的损失。

目前,全市场“回血”最快的产品也被港股主题基金锁定,单周净值涨幅最高达27.44%,火爆行情甚至影响到QDII和公募FOF对港股仓位的配置需求。与此同时,港股市场的成长股从此前的成交缩量到大幅放量,也充分说明基金经理已经开始由守转攻。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在多重利好的推动下,港股做多空间有望打开。

从亏钱到赚钱仅用一周

此外,鹏华沪港深互联网基金、易方达优质精选QDII基金等港股主题产品的单周净值增长也达到20%,以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QDII基金为例,受益于单周净值大幅增长,该基金年内收益率由亏转盈,目前年内收益率达到6%。

单周“回血”行情还逆转了中国资产在QDII基金中的地位。根据全部QDII年内收益排名,美股主题基金的排名显著下降,截至目前,公募QDII主动权益类产品前三强均为港股主题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包揽了年内三强坐席,南方中国新兴经济QDII、南方港股数字经济QDII、鹏华港美互联网QDII的年内收益率分别达到30.29%、28.77%、26.37%。

甚至公募FOF产品的“回血”速度,也取决于是否重仓配置港股主题基金。

数据显示,国泰行业轮动FOF已成为单周回血速度最快的产品,该基金单周净值涨幅高达17.7%,其核心仓位贡献正是来自于港股主题基金。截至今年6月末,该FOF持仓最大的一只基金产品是港股通科技ETF,仓位配置占比高达18.94%。此外,该FOF买入的第三大基金则是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一只港股ETF,后者的仓位占比也高达15.9%。

成长股又成了“香饽饽”

港股主题基金的强劲表现,突出反映了当前市场风格迅速从防御转向进攻,此前被视为高风险的成长股,正快速进入港股基金股票池。

显而易见,基金经理在港股市场的紧急抢筹,进一步刺激了成长股的赚钱效应。以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基金第9大重仓股心动公司为例,这只游戏赛道股股价年内已实现122%的涨幅。信澳新能源主题基金重仓的娱乐平台哔哩哔哩,今年以来涨幅也超过80%。

不仅港股市场的小微盘股,因体量优势带给基金经理巨大反弹,大市值龙头公司的拔地而起,亦为大型公募产品带来丰厚回报。例如,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重仓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公司,在最近一个月内股价涨幅达到36.7%,年内股价涨幅已达98.3%,最新市值规模接近9000亿港元。

港股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关于当前港股市场的“抢钱”行情和投资策略,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后续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当前开启的行情可能超出许多人的预期,特别是在市场严重超跌情况下,市场上涨动能依然强劲。年底前将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市场趋势有望进一步明确。上周市场放量大涨具有重大意义,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考虑到股票市场已下跌了3年多,处于严重超跌状态,在重磅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做多热情一旦激发,投资者亢奋情绪不言而喻,市场趋势很可能从反弹走向反转。政策面上,后续还有增量政策,现在重点是总量部署和货币政策措施,后续可能在财政政策上持续发力。

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基金经理夏浩洋向记者强调,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实质性降息释放流动性,内地资金持续南下流入港股市场,叠加港股头部公司业绩超预期且持续回购股票,当前可谓多重利好齐聚港股,助推市场走强。这也充分反映出市场在降息周期中,资金在对此前被低估的港股重新定价。未来,随着经济逐步企稳,企业盈利持续好转,港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策略动向显著支撑了港股走势。截至今年9月初,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额已超过2.9万亿元,今年年内累计净流入额达4427亿元,显示出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高度关注。

夏浩洋认为,当前港股持续走强,可以说是受基本面、资金面、估值面、外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港股头部公司业绩亮眼。港股市场的行业龙头,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近年来营收稳步增加,近期业绩超预期,对港股市场产生正面积极影响。港股公司盈利优秀主要是因为港股盈利结构有优势:一方面,在行业结构上,港股新经济占比高,中游制造业占比低;另一方面,在集中度上,头部公司贡献效应更明显,港股市场因此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