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广告营销网 > 消费

海外订单爆满,风电龙头年内却跌超30%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6138 时间:2023-11-29 11:03   
导读经历了2021年抢装潮及2022年补贴政策退坡,海上风电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毛利率下行。不过,在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58%后,2023年欧洲加快海上风电开发,也点燃了中国海风企业“走出去”的热情。 11月26日,大金重工在...

经历了2021年抢装潮及2022年补贴政策退坡,海上风电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毛利率下行。不过,在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58%后,2023年欧洲加快海上风电开发,也点燃了中国海风企业“走出去”的热情。

海外订单爆满,风电龙头年内却跌超30%

11月26日,大金重工在互动平台表示,年初至今,公司在欧洲海工市场单桩产品累计新签订单全球*。同时,公司正在参与的欧洲、日本、美国多个海工项目的总需求量近300万吨,涉及管桩、导管架、浮式基础等海工产品,预计在2024-2027年度陆续拿到开标结果。

而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海上风电相关船舶也迎来交付旺季。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截至10月底,全球船厂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为37艘,接近九成由我国船厂承接制造。

海上风电“走出去”势头正猛。

01 加码海上风电,抢占海外市场

大金重工于2000年在辽宁阜新成立,目前主要从事风电装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业务,是国内风电塔筒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

早在2009年,大金重工便提出“两海战略”发展目标,当年破土动工的山东蓬莱风电海工基地在2012年正式投产。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补贴政策加持之下,国内海风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大金重工的业绩也水涨船高,营收从2014年的3.08亿元增长至2019年16.87亿元。

而在海风补贴取消的刺激之下,海风市场在2021年迎来了抢装潮,但随之而来的是202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出现阶段性下降。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从2021年的16.90GW下滑至2022年的4.07GW,降幅超75%。国际市场上,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滑58%,美国、越南、英国海上风电市场都出现开发商推迟项目或退出的现象。

众多风电企业因竞争激烈而出现毛利率下降的情形。年报数据显示,大金重工风塔及相关产品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22.32%降至2022年的15.11%。

进入到2023年,国内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仅为1.43GW,恢复不及预期。但欧洲市场消息频出。前有4月欧洲9国签署《奥斯坦德宣言》,约定环北海国家2030年前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20GW;后有9月欧盟更新可再生能源指令,将2030年底前欧盟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提升两倍。

凭借价格、交付效率优势大力布局海外市场的国内厂商在2023年加快“出海”。大金重工也选择继续加码“两海战略”。

一是加码欧洲本土化市场。大金重工10月公告称,拟以不超过300万欧元的自有资金增资欧洲子公司,以巩固和扩大在欧洲风电海工市场的竞争优势,增强对国际客户的服务效率。本次增资完成后,欧洲大金注册资本将增加至375万欧元。

二是保证产品大批量交付。11月22日晚,大金重工公告称,公司为英国860MW Moray West海上风电场项目建造的48根超大型单桩全部如期交付完毕。本项目是目前全球已交付的*规格单桩产品,大金重工是国内首家实现将风电海工产品大批量出口到欧洲的企业,也是欧洲本土之外*一家能够满足欧洲标准的超大型单桩供应商。

而这一年也成为大金重工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的关键一年,也是大批量欧洲风电海工产品的交付元年。

9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年初至今,大金重工在手海外海工订单数量位居欧洲市场*,超过欧洲多家主流友商。彼时大金重工曾表示,蓬莱基地满负荷生产,海外订单排到2026年,新海工基地仍在建设中。

2023年前三季度,大金重工营收为33.33亿元,同比减少10.09%;但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24.20%。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至近三年来最高值24.20%。

大金重工在9月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其毛利率提升明显,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公司战略上的先发优势、设备设施*优势、对标国际化标准的技术工艺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团队的打造。

与此同时,受产品结构优化带动销售价格和盈利能力双增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大金重工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50%。其中,出口海工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速,同比增长5578.23%,公司出口业务的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远超业内。

不过,与如火如荼的开展海外海风业务相比,大金重工的二级市场反应冷淡。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金重工的股价已跌超30%。

02 产能满足率不到70%,风电企业“走出去”

事实上,大金重工订单爆满和扩产的背后是海外海风装备环节供不应求。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8.8GW,累计装机64.3GW;未来十年(2023~2033年),欧洲和亚太地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计分别为157GW、186GW。与此同时,除中国地区外,全球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的产能满足率仅不到70%。

11月24日,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第七届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提到,中国风电“走出去”是共同刚需。其表示,市场为了对冲价格内卷和消化产能,需要更多不一样的市场,中国目前一千瓦风机大概200美元,中东、北非、印度大概400美元,拉美大概600美元,地区价格、利润差异很大。

面对如此庞大的海外海风市场与如此高的利润差异,“走出去”成为风电设备企业改善盈利状况的关键,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关注这片蓝海。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部分企业回复自身在海外海上风电业务开展情况。

中天科技11月3日表示,公司已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海洋业务在手订单86亿,其中包含公司在欧洲的多个海上风电项目;亨通光电(600487.SH)10月13日表示,2023年至今持续中标国内外海上风电项目,在手订单充足;明阳智能(601615.SH)也正积极扩展以海上风电市场为主的海外业务,已经在以西班牙、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以越南、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开展深入布局,并逐步实现订单获取。

传播星球APP联合创始人付学军对时代财经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已有技术、成本和政策支持三方面优势,但“走出去”时仍需注意:一是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弱,需要在海外逐步积累口碑;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市场份额;三是部分国家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企业出口造成一定阻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