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落地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与识别机制也宣告落地。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对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流程与方法、评估指标等进行了明确。《办法》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由于大型保险集团规模大、结构和业务复杂性高、涉众面广,因此,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坚持稳健经营对其十分重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将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范围从银行进一步拓展到保险领域,并加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有利于行业经营稳定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
2022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曾就《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提到,2021年末,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24.9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6.5%,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行业集中度(用前四位保险集团保费收入行业占比衡量)达到52%,高于我国银行业,也高于欧美保险业。此外,我国部分大型保险集团复杂性高、跨业经营特征显著,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双轮驱动,与金融体系的关联度较高。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包括保险机构的综合经营进一步加强,业务更加复杂,金融风险更加隐蔽,金融风险在系统内部的传播也更迅速。首都经贸大学原保险系副主任、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出台是基于加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于银行,传统保险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要小得多,国际上针对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也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但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大型公司在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顺应宏观审慎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趋势,选定我国的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并加强监管,对行业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入选者将面临更高监管标准
在参评保险公司范围方面,《办法》进行了明确:包括我国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上一年度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机构。
对于评估指标和权重,《办法》提出,包括规模、关联度、资产变现和可替代性4个维度共计13项评估指标,4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0%、30%、30%和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各个保险公司关联度、业务复杂性差异很大,因此规模指标对评估具有较大影响,预期分支机构多的大型保险公司入围概率很大。
在李文中看来,由于评估指标中很多指标存在方向一致性,都与规模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机构规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初次评估时资产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入围的可能性非常高。
从2022年年度数据来看,总资产达万亿元以上的保险公司有8家,分别为:平安集团、国寿集团、太保集团、人保集团、太平集团、泰康保险集团、新华保险、大家保险集团。
不过,《办法》提到,评估使用的数据为集团并表数据,并表范围按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确定。保险集团公司并表范围内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时不纳入并表范围。根据今年9月份公布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平安银行位居其中,因此,这也意味着在评估平安集团时,平安银行将不纳入并表范围。
谈及险企获评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其经营的影响,李文中表示,通常情况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有着特别的监管要求,一旦出现金融风险也会有特别的处理措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逆周期附加资本、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附加资本的计提另行规定。这意味着在确定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后,下一步监管机构将会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具体监管办法与规则。一旦保险企业获评,监管机构将会从资本要求、公司治理等方面对其提出特别监管要求,客观上促进公司经营更趋于稳健。
在周瑾看来,保险公司一旦入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意味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更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定期的恢复与处置计划的编制与报送,以及建立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等,这固然会提高保险公司的监管合规成本,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也可借此加强公司经营的稳健性,意味着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以及更低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信心。
继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落地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与识别机制也宣告落地。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对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流程与方法、评估指标等进行了明确。《办法》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由于大型保险集团规模大、结构和业务复杂性高、涉众面广,因此,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坚持稳健经营对其十分重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将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范围从银行进一步拓展到保险领域,并加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有利于行业经营稳定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
2022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曾就《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提到,2021年末,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24.9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6.5%,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行业集中度(用前四位保险集团保费收入行业占比衡量)达到52%,高于我国银行业,也高于欧美保险业。此外,我国部分大型保险集团复杂性高、跨业经营特征显著,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双轮驱动,与金融体系的关联度较高。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包括保险机构的综合经营进一步加强,业务更加复杂,金融风险更加隐蔽,金融风险在系统内部的传播也更迅速。首都经贸大学原保险系副主任、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出台是基于加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于银行,传统保险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要小得多,国际上针对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也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但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大型公司在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顺应宏观审慎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趋势,选定我国的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并加强监管,对行业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入选者将面临更高监管标准
在参评保险公司范围方面,《办法》进行了明确:包括我国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上一年度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机构。
对于评估指标和权重,《办法》提出,包括规模、关联度、资产变现和可替代性4个维度共计13项评估指标,4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0%、30%、30%和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各个保险公司关联度、业务复杂性差异很大,因此规模指标对评估具有较大影响,预期分支机构多的大型保险公司入围概率很大。
在李文中看来,由于评估指标中很多指标存在方向一致性,都与规模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机构规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初次评估时资产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入围的可能性非常高。
从2022年年度数据来看,总资产达万亿元以上的保险公司有8家,分别为:平安集团、国寿集团、太保集团、人保集团、太平集团、泰康保险集团、新华保险、大家保险集团。
不过,《办法》提到,评估使用的数据为集团并表数据,并表范围按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确定。保险集团公司并表范围内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时不纳入并表范围。根据今年9月份公布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平安银行位居其中,因此,这也意味着在评估平安集团时,平安银行将不纳入并表范围。
谈及险企获评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其经营的影响,李文中表示,通常情况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有着特别的监管要求,一旦出现金融风险也会有特别的处理措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逆周期附加资本、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附加资本的计提另行规定。这意味着在确定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后,下一步监管机构将会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具体监管办法与规则。一旦保险企业获评,监管机构将会从资本要求、公司治理等方面对其提出特别监管要求,客观上促进公司经营更趋于稳健。
在周瑾看来,保险公司一旦入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意味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更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定期的恢复与处置计划的编制与报送,以及建立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等,这固然会提高保险公司的监管合规成本,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也可借此加强公司经营的稳健性,意味着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以及更低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信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