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广告营销网 > 消费

去哪儿试水混合办公,员工称多睡2小时

来源:投资界 阅读量:14704 时间:2023-10-17 19:12   
导读在国庆长假结束后,打工人又一次体验了连上7天班的酸爽。 这难免唤起了不少人对“混合办公”这种自由工作模式的渴望。这一最开始由于疫情管控原因,不得已之下采用的通勤形式,逐渐演变成一众海外科技企业的主流办公形态。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等...

在国庆长假结束后,打工人又一次体验了连上7天班的酸爽。

去哪儿试水混合办公,员工称多睡2小时

这难免唤起了不少人对“混合办公”这种自由工作模式的渴望。这一最开始由于疫情管控原因,不得已之下采用的通勤形式,逐渐演变成一众海外科技企业的主流办公形态。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大厂均在其列。

而在国内,也有互联网企业走入混合办公的试验田。10月10日下午,去哪儿COO刘连春发布全员信,正式宣布去哪儿网开始探索居家办公制度。成为继携程之后,又一探索混合办公的互联网企业。

作为此次混合办公项目的负责人,刘连春在信中写道:我们注意到一些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混合办公模式,让员工自主选择办公地点,在家里、咖啡馆,或者在海边。这听起来是个很棒的主意。现在开始探索,也许我们会发现,工作、生活、旅行可以是同一件事。

去哪儿因此决定开启一段时间的分组试验,用数据说话,让员工们在不同的模式下,找到工作效率与生活幸福指数间的*平衡。“这是我们在探索一种适合去哪儿的更酷的工作方式上,迈出的第 一步。”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外界一片羡慕。对于绝大部分打工人来说,混合办公至少意味着每周有那么几天,可以避开长时间的通勤,在家中更舒适地开展工作。自由度和幸福度将得到提升。

但与打工人的期许相反,企业管理者还未完全认可这一办公形态。除携程、去哪儿等数家互联网企业,以及部分外企、少量创业公司在实施这一制度之外,绝大部分公司仍在坚持让员工赶往办公室打卡上班。

那些第 一批“吃螃蟹”的公司如今落地情况怎样?

去哪儿的试验

在刘连春发布公开信的两天前,10月8日下午,去哪儿员工倩怡收到了公司决定探索混合办公制度的正式通知。这一通知厘定了此次混合办公试验的范围、时长以及方法。

倩怡向时代财经透露,本次试验将从10月23日正式开始,到2024年6月30日结束。除客服、商务等特殊岗位,及4月22日以后入职的新员工,其他所有员工均在覆盖范围之内。

为探索最适合去哪儿的混合办公形态,去哪儿决定将员工分成A、B、C、D四个试验组,各占25%。其中作为对照的A组维持不变,居家天数为0;B组周五居家办公一天;C组周三、周五居家办公两天;D组周二、周三、周五居家办公三天。为保证公平,分组情况由抽签决定。

刘连春在公开信中解释了分组试验的原因。其指出,去哪儿是一家靠数据说话、科学决策的公司,每周灵活办公的天数,不应由管理层拍脑袋决定,也不应由其他公司经验决定。去哪儿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让员工在不同模式下,找到工作效率与生活幸福指数间的*平衡。

倩怡幸运地抽中了C组,这意味着未来半年多,她每周有两天可以不去公司打卡坐班。对于单程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的倩怡来说,这一灵活的办公制度无疑赋予了她更大的自由度。

“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日常早上8点半就必须起床的我,到了居家办公的那两天,就可以把闹钟调到9点50分了。”

除增加睡眠时间之外,节省出来的通勤时间也有望给倩怡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此前因下班时间晚、通勤时间长而经常吃外卖的她,有了更多在家做饭的机会,吃得健康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烟火气。

同时,混合办公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短途出行机会。在倩怡看来,周五不用去办公室打卡的政策,可以帮助她短暂离开北京,一边短途旅行一边工作;也可以增加回到河北老家的频次,与家中长辈团聚。

“不过,混合办公只是调整了工作场地,但不代表休假。”倩怡向时代财经指出。因此,如何在离开办公室之后,继续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维持工作效率,也成为混合办公制度推行的关键。

在公开信中,刘连春指出,去哪儿为混合办公形式做好了包括技术系统、沟通软件、协同办公文档、线上会议等多种支持。对于上述支持的具体形式、居家办公管理制度情况等问题,去哪儿方面回应时代财经表示不便透露。

不过,据倩怡透露,公司并未设置打卡、监控等严苛的员工监视手段,更多的是通过待办事项、对齐会议等软性的方式把控员工工作进度。

“如果居家也要盯很死的话,那不如不执行混合办公。”

工作开始侵入生活

去哪儿的混合办公试验刚刚开始,仍无法评估其成效。但两年前就开启混合办公探索的携程,已经对外释放了相关数据。

2022年,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曾利用携程内部混合办公的试验数据,与斯坦福大学教授Nicholas Bloom联合在海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混合办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该论文数据显示,6个月的试验周期里,每周两天居家三天坐班的混合办公形式,帮助携程减少了35%的员工流失率。携程因此具备更稳定的劳动力,培训和招聘成本得到降低。

与此同时,混合办公虽未对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造成显著影响,但获得两天居家办公机会的程序员所编写的代码行数,要比那些未能获得居家机会的程序员增加8%,员工自评生产率提高1.8%。以此来看,混合办公也对生产效率提供少量积极的影响。

不过,这一办公形态,也改变了员工每周的工作结构。上述论文指出,混合办公减少了员工在家办公时的工作时间,同时增加了其他工作日和周末的工作时间。员工也开始倾向于将那些本应在上班时间段完成的工作分散到了晚上和周末。

工作开始侵入生活,这也是外界对混合办公模式弊端的质疑之一。、

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的张启对此深有同感。其向时代财经表示,他们公司采用的是居家办公三周,去一周办公室的混合办公模式。张启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工作累了就可以躺一躺,还能抽空出门错峰健身。在保证产出的基础上,他甚至还能换到另一个城市,边旅行边上班。

但坏处是,张启发现自己居家办公期间下班时间相对更晚,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这一方面是自控力原因,居家办公期间,习惯边看直播边工作的张启效率明显降低。同时,这也是工作协同效率降低带来的副作用。张启发现,居家办公期间会议的数量和时长都有明显增加,工作时间因此拉长。

今年4月,携程披露了混合办公实施一年的调研数据。该数据同样显示,远程办公中沟通效率下降、沟通不畅是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管理者会有意通过日会、周会等方式加强对员工工作进度的管理,这也间接导致会议时长每天增加约50分钟。

对此,携程更多主管表示,将会更加积极地在每周一、周二、周四公司办公时间内安排员工沟通、活动机会和对话通道。

混合办公的推广难题

2021年,办公家具公司Steelcase在调查大量企业样本后发现,在中国有83%的员工期待采用混合办公模式。

但与打工人美好的期许相反,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还未认可这一办公形态。哪怕在办公氛围更为轻松自由的科技行业,大规模推行混合办公制度的公司也只有携程和去哪儿两家。

不过,考虑到携程在2015年时就已经成为去哪儿的*股东,外界很难将去哪儿此次混合办公制度的探索理解为行业趋势,它更像管理者梁建章个人意志的体现。这位热爱人口学的互联网大佬,曾多次公开表示,混合办公的目的之一是让“爸爸或者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做家务,男性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双赢。”

在此之外,只有外企,以及少量创业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相反,严格考勤管理才是今年以来不少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趋势。年初,美团、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大厂都曾传出过严抓考勤的消息,一改往日灵活打卡的自由与宽松。

在财经作家由曦看来,混合办公难以大范围推广,存在一定的观念问题。其向时代财经表示,中国企业的工作文化和习惯多数仍偏向传统的办公模式,混合办公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文化,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主仍然持有传统观念,认为员工必须到办公室上班才能有效工作,对远程办公持保守态度。”

除此之外,混合办公制度也面临一定的管理难题。林超是一家MCN创业公司的老板,2022年的特殊情况让他开始思考混合办公的可能,并在去年6月正式开始探索,员工可根据自身需要,申请每周1到3天居家办公。

林超向时代财经回忆表示,在试行之初,混合办公运转良好。但随着公司扩大,业务变得更加复杂,协同效率低下、居家不便于进度管理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为保持顺畅沟通,大量召开的线上会议拖慢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项目进度也经常不及预期,管理者和打工人都不好受。2023年中,林超最终决定取消混合办公的尝试,回归线下集中办公。

事实上,类似的困境在携程上也有出现。今年5月,随着旅游业的复苏,携程开始传出调整混合办公制度的消息,部分团队居家办公天数从2天收缩为1天,还有的部门直接取消居家办公政策。

有携程员工向时代财经表示,事实上混合办公一直都很难落地,很多部门员工特别是业务岗位,从来都没有机会享受这一政策。而随着业务暴涨,混合办公调整也是情理之中,公司确实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做好前中后端的服务保障措施,以提供更好的旅游、出差环境。

在商业战略专家潮成林看来,混合办公的推广受限于工作特性及行业要求。少数的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的纯技术岗位,例如IT程序开发等,可以适用于混合办公。但那些需要大量协作的工种,推行混合办公时必定面临更多阻力。

“集中办公的优势在于集中管理,集中解决问题,既要考量工作结果,也要管理工作过程。而混合办公有其特殊性,与集中办公的*区别是,最重要考核的是工作内容即结果,而非工作过程,所以工作过程管理要退后。”

潮成林向时代财经指出,混合办公与集中办公的管理内容及形式完全不同,企业切勿用集中办公的形式手段来管理、衡量混合办公。如何帮助员工更顺畅地实现工作协作,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及重视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