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加速演变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其座椅系统的革新按下加速键。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座椅产业报告》显示,国内乘用车座椅的单车配置价值正稳步上扬,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大关,增长潜力巨大。
在汽车座椅智能化发展进程中,座椅配置的升级极为突出。加热、通风、按摩以及记忆等功能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项目,一系列前沿尖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汽车座椅领域。以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集成应用为例,通过集成多样化的传感器与控制单元,汽车座椅被赋予了心率监测、呼吸监测等先进功能。这些功能基于精密的传感技术与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座椅的智能化调节与管理,不仅为驾乘人员营造了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也为安全驾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AI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座椅的智能化变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渐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借助智能算法,汽车座椅能够依据驾乘人员的身体状态和驾驶需求,自动调节座椅的支撑力,并智能变换按摩模式,实现个性化的舒适体验。座椅还将集成智能提醒功能,通过震动或声音警示的方式提醒驾驶员适时休息,有效缓解驾驶疲劳,进而提升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与乘坐的舒适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座椅将逐步具备与ADAS协同工作的能力。通过与ADAS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智能座椅能够提前感知前方道路的潜在风险,并依据风险类型和程度自动调整座椅的角度与位置,使驾乘人员处于更为安全的坐姿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碰撞风险,提升行车安全水平。
而在汽车座椅智能化的众多成果中,第六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榜单中李尔的智能座椅主动支撑系统表现尤为亮眼,已具备自主调节、实时交互和高度贴合人体等智能功能。该系统主动侧翼支撑功能,能在车辆高速转弯时迅速响应,1.5秒内完成动态充气,为驾驶员提供对抗离心力的侧向支撑,稳定坐姿,确保驾驶的舒适与安全。同时,其自适应腰部支撑功能通过流体气囊与智能气动装置,根据压力自动充放气,为乘客提供贴合且稳定的腰背部支撑。这种智能化的主动支撑系统不仅优化了驾驶体验,更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场景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李尔 智能座椅主动支撑系统
在汽车座椅的材料应用领域,当下仍以织物、仿皮、真皮为主,PU革占据主流市场。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座椅材料向低碳、可再生方向转型,传统皮革与织物材料逐渐被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材料替代。部分汽车制造商已采用由竹纤维制成的生物基材料,这种材料在环保性能出色的同时,保持了与传统材料相当的舒适性与耐用性。高端车型还引入了可回收的合成材料,如再生聚酯纤维,进一步缩减了座椅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骨架设计方面,轻量化设计已然成为当前汽车座椅开发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因素。通过运用高强度钢、铝材等轻质材料,座椅在确保强度与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重量的显著降低。轻量化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车辆的能效,还优化了操控性与动态响应。高端车型已开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座椅骨架,该材料轻质且具备高强度与耐腐蚀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座椅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金辑奖」由盖世汽车发起,旨在「发现好公司,推广好技术,成就汽车人」, 并围绕着「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这个主题进行优秀企业及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评选,向行业内外展示这些优秀的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汽车座椅 相关推荐 ——
汽车座椅产业链全景图
智能座椅产业报告
零重力座椅供应链报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